沐鸣2娱乐首页

沐鸣2娱乐网站xml地图
  • 咨询电话
    0838-8110666
    招生代码5787    国标代码14642
    沐鸣2平台
    沐鸣2平台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沐鸣2平台
    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行办法
    发布时间:2023年8月28日 来源⭕️:德阳交院 浏览数👨‍🦰:592

    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沐鸣2和中等职业沐鸣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沐鸣2和中等职业沐鸣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7]43号)、《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教[2008 ]196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切实推进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经批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经办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第三条 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为主承办👩‍👩‍👦。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四川银监局同意可以开展此项业务。

    第二章贷款对象与条件

    第四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学生⚇。

    第五条 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3.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沐鸣2和高等专科沐鸣2(含民办高校和独立沐鸣2,沐鸣2名单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生;

    4.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县(市、区);

    5.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第六条 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家庭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1.无不良信用记录;

    2.家庭经济困难一般应符合以下基本特征之一:

    (1)农村贫困户和城镇低保户;

    (2)孤儿及残疾家庭;

    (3)无稳定收入的单亲贫困家庭;

    (4)父母一方或双方失业的家庭;

    (5)遭受重大灾害,造成严重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

    (6)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

    (7)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

    (8)家庭年现金总收入低于8000元的家庭;

    (9)其他贫困家庭🧔🏿‍♂️。

    第三章贷款政策

    第七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批和发放。 每个借款人每年申请的贷款一般不超过就读沐鸣2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的总和☄️,最高不超过6000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

    已经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同一学年内不得再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已经获得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同一学年内不得再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第八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其中,在校生按剩余学习年限加10年确定🧖‍♂️。学制超过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还贷期限。

    第九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

    第十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利息按年计收。 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负担🛣🥑。学生在校及毕业后两年期间为宽限期(只付

    ,不还本),宽限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年度分期偿还贷款本息。

    第四章贷款贴息与风险补偿

    第十一条 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 其中,考入中央所属高校和考入地方高校跨省就读的学生,其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四川省籍学生考入四川省属高校就读的,其贷款贴息由省财政承担;四川省籍学生考入市(州)属高校就读的,其贷款贴息由高校所在市(州)财政承担。贷款学生毕业后利息全部由学生及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负担。

    第十二条 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风险补偿金比例按当年贷款发生额的15%确定。考入中央所属高校和考入地方高校跨省就读的学生,其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四川省籍学生考入省属高校就读的,其风险补偿金由中央承担贷款发生额的7.5% ,省财政承担1.5%,学生就读高校承担6%;四川省籍学生考入市(州)属高校就读的,其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贷款发生额7.5% ,高校所在市(州)财政承担1.5%🧑‍🧑‍🧒‍🧒,学生就读高校承担6%。

    第十三条贴息和风险补偿 金分别由四川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市(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归集,每年12月20日前♠️,向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及时足额划拨🐮。

    第十四条经办银行收到风险补偿 金,应确认为递延收益,待确认生源地助学贷款损失时,计入当期损益。已确认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损失,以后又收回的🕵🏻‍♂️,相应回拨递延收益。风险补偿金若超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损失,超出部分由经办银行返回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用于弥补不良贷款损失;若低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损失,不足部分由经办银行和县级财政部门各分担50% ,其中县级财政分担部分首先使用经办银行返回给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的资金,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承担👓👨🏻‍💻。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十五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级教育👨🏻‍🚀、财政部门🛌🏼、银监部门和经办银行以及普通高中🤳🏼🚴‍♀️、高等沐鸣2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建立良性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运作体系。

    第十六条 省教育部门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督促各级教育部门及普通高中、高等沐鸣2共同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市、县级教育部门要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等信息;对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建立学生信用和贷款资格评议小组,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名单;测算贷款需求,编制贷款预案;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初审等管理工作;接受高等沐鸣2👠、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的委托,建立与贷款学生家庭的联系制度,跟踪了解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受开发银行省分行委托催还贷款;负责向上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等沐鸣2和经办银行定期报送贷款学生的有关信息,加强与高校沟通,避免重复贷款。

    有关普通高中要配合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经办银行,提供高考招生录取情况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情况🙇🏼,协助做好贷款申请、审批和发放工作👵🏿。有关高等沐鸣2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学生毕业后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并将学生贷款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管理。根据有关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需要,协助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的相关信息和高校收费账户信息等资料🤔。

    第十七条 省、市(州)财政部门在年度财政收支预算中足额安排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加强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十八条 经办银行负责按照国家信贷政策,科学合理设计贷款方式和期限结构,制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操作规程,负责审核🌀、发放和管理贷款,确保贷款渠道畅通,使符合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申请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要会同财政、教育部门根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承贷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高校和就业单位三地的贷款产品、信息和信用联结,形成贷款学生借款期间全过程的信用管理。经办银行可通过委托代理方式由其它金融机构辅助结算管理,并按照委托协议支付代理手续费。代理银行及各分支机构要为生源地信用贷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经办银行应建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专职管理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人员,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切实防范贷款风险,保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九条 银监部门会同财政8️⃣、教育部门对银行业金 融机构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进行指导,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价,督促经办银行完善金融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 此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等5 部门制定的《四川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已办理生源地贷款的,按原办法执行,从本办法执行之日起不再办理新的贷款。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四川银监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沐鸣2信息

    招办电话〽️:0838-8110666 0838-8110555

    校长办公室电话𓀀🥖:0838-8110506

    校区地址📙:四川省德阳什邡市北京大道京什西路南段196号

    邮编🏖:618400

    Copyright © Deyang College of Urban Rail Transit All Rights Reserved | 川公网安备 51068202000189号 蜀ICP备25140475号-1
    沐鸣2娱乐